很喜歡羅曼語區,很低調又很有古老特色的地方
人民友善熱情,羅曼語聽起來很可愛!
羅曼語區的建築特色有點介於德語區和義語區之間
打招呼方式跟義語區一樣,左右臉頰總共親三下!
朋友的媽媽來自羅曼語區,約她去羅曼語區玩
剛好她阿嬤和姑婆都在故鄉
就去拜訪80歲的阿嬤和75歲的姑婆。
當然也帶了幾樣義語區的特產當伴手禮送她們(胡椒、餅乾、紅酒醋)
她們個子好嬌小,房子的屋頂也很矮
立正的我幾乎可以碰到房間門的頂端了
木屋已經三百年,裡面還有古早式的壁爐和炊台
很像之前參觀露天博物館裡的木屋,很厲害!
木屋很大,有一半是住著另外一戶人家,
完全是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寫照
然後隔壁的大木屋裡,純粹儲藏生火的木柴,真是壯觀
海拔1000公尺的這個小鎮大家都互相認識
小鎮上的木屋動不動都是百年大木屋
而且鎮上教堂的鐘是15分鐘敲一次,真是頻繁
去了鎮上唯二的一間餐廳吃羅曼語區特色食物--Capuns
阿嬤們好會喝,各喝了一杯白酒和紅酒,沒什麼喝水
我都微醺了,他們好像一點感覺也沒有
羅曼語區的阿嬤和姑婆都是語言天才
除了當地的羅曼語外,還會別種羅曼語。
沒有口音的義語、義語區方言
更不用說德語、瑞士德語、法語了
最驚人的是75歲姑婆的英文也很好!!
朋友沒有在羅曼語區長大,所以跟阿嬤和姑婆用義語和瑞士德語溝通
看他們這樣自然的切換不同語言聊天,打從心裡佩服!!!
BTW,羅曼語的yes(Gea),聽起來就跟"姐"一樣
所以會常常聽到他們說"姐接"(尾音上揚)--yes yes的意思!
去當地超市買了羅曼語區的特有煙燻臘腸(Ligiongia)當回來的伴手禮
小鎮很小,郵局就在超市裡,自動化機器作業
超市賣的有些東西蠻古早的,連瑞士軍隊吃的營養乾糧都有在賣
朋友的阿嬤、姑婆好有活力
人也很溫暖很友善
最後還送了兩罐自製果醬給我們
謝謝他們給我這麼貼近當地的經驗
"酷"真的是最適合形容羅曼語區的詞了!
希望這一區可以永遠保持下去,語言不要消失
母語消失,文化也會跟著消失了
--------
和伯恩犬的第一次長時間接觸
非常聰明且溫馴的狗
跟頑固的柴犬對比起來,覺得伯恩犬真的是太乖了!
十分討人喜歡的大狗!
回義語區的一路上,開始回顧九十年代的舞曲,很好笑。
搞得coco Jambo還有wannabe在腦袋揮之不去 XD